编者按:2018年10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第8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正式开幕,本届工作坊的主题为:“寻求真相: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八位普利策奖得主从新闻报道的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对真相寻求、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的理解,从新闻理念、采访及信息获取、写作技巧等各方面分享了各自在调查报道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博彩平台网址大全-全球最大博彩平台
受邀参与此次活动,于10月23日至26日选派3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全程参与工作坊各场公开讲座,同与会嘉宾以及传理学院学院师生展开对话。
开幕式:新闻人与新闻理想共聚一堂
10月23日下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举行了本届“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开幕仪式,八位受邀普利策奖得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高级讲师李文、助理教授闾丘露薇以及现场200多名师生共同出席本次开幕式。
开幕式伊始,开幕式主持人宣读了受邀参与此次工作坊的嘉宾名单,并对受邀嘉宾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报道作品进行了简短介绍,随后传理学院院长黄煜为八位受邀嘉宾颁发受邀奖杯并邀请到场嘉宾与参会师生共同合影留念。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高级讲师李文和助理教授闾丘露薇共同主持了题为“寻求真相:调查报道和公共责任”的公共论坛,八位普利策奖得主为现场师生就“新闻报道的信息核查”、“调查记者生存及发展现状”、“何为真相、如何寻求真相”、“怎样与调查报道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等问题发表看法并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出席嘉宾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图源自网络)
(开幕式现场)
(公共论坛现场)
(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学生积极提问)
乔纳森•考夫曼 (Jonathan Kaufman)——新闻调查是永不满足
24日上午,1984年普利策地方调查专业报道奖得主、带领彭博赢得2015年普利策解释性新闻奖、美国东北大学新闻系总监乔纳森·考夫曼教授举行了题为“做好本份:在舆论权化时代进行调查报道”的公开讲座。“记者需要获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因此记者应当严守职业规范。”考夫曼教授在其公开讲座伊始就提出了对新闻记者的期望,并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强调新闻调查记者应当引导社会发展,设置社会重大舆论议程,更需要客观平衡地报道新闻。
考夫曼教授从当下新闻传播的“滤泡效应”切入,指出由于缺乏必要的新闻平衡机制,新闻生产的内容使得受众的观点越来越狭隘,“新闻制造的‘气泡’限制了受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为了破除这些限制,考夫曼教授认为,记者首先就不能成为狭隘观点的持有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需要有聆听不同意见的勇气和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学会更全面的认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通过多次对话明确真相。“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是理所当然的。”考夫曼教授倡议每一名记者都要有质疑精神。
(乔纳森•考夫曼教授讲座现场)
茱莉亚•莫斯金 (Julia Moskin)&吉姆•西弗森 (Kim Severson) ——新闻记者如何表达“me too”
24日上午,2018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团队成员茱莉亚•莫斯金和吉姆•西弗森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主题为“优秀特写新闻写作的技巧和要诀”的公开讲座。她们二人均为《纽约时报》记者,专责报道美国饮食文化,因为报道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而获得了2018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茱莉亚认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特写作家,需要明白“简单的事情就是有力的事情”,在新闻写作中要挖掘出一些大多数人看不到的点。她强调,新闻特写不等于信息写作,不是强制读者进行阅读,“我们只能够吸引我们的受众——而不是强制她们——阅读我们的特写,所以我们的特稿必须有趣。”“想要将特写变得真实,需要对采访的事物有详尽的了解。”吉姆提到,“在进行特写写作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收集到的素材都放在草稿中,再通过对细节的挑选,最后组成文稿”。
在谈到采访技巧时,她们强调了记者必须学会观察、学会有耐心甚至学会沉默以更贴近而不干扰受访者的生活。为了确保稿件的完整度和正确性,两位记者也强调在进行再三检查的同时需要试着将这个故事讲给一个不相关的读者,以保证特写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优秀特写新闻如何产生)
(如何在采访中展现聆听的艺术)
24日下午,两位普利策奖得主以双边对谈形式继续开展了名为“聆听的艺术:如何与受害者谈话"的讲座。在讲座中,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合作的重要性。此外,二人也通过简单风趣的例证为听众阐述了新闻采访中询问与聆听等环节的技巧与艺术。在媒体态度上,Kim认为记者的最佳状态就是担任好"客关机器"的角色,尽量避免主观判断与情绪色彩的出现,以客观的视角与口吻阐述新闻事实。随后在采访方面,茱莉亚还讲述了她常用的" 暖场"小技巧。她认为记者通过见面时的寒暄,必要的回应,亲切的身体语言等行为调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但能使采访对象感受到记者的尊重,由此产生信任,也能使采访对象"保持对话",从而得到更多的故事。吉姆则通过具体的例证为听众讲述了人性化采访的艺术,提倡通过问题的转换与变通使沟通更有效率与温度。
斯蒂芬•麦克鲁门 (Stephanie McCrummen)——新闻记者与公民都不会迷信权威
24日下午,《华盛顿邮报》记者、2018年普利策调查报道奖得主斯蒂芬妮•麦克鲁门以获奖报道的调查过程为主,以“新时代下的就新闻写法”为题举行公开讲座,重点阐释了实地调查与细节关注的重要性。作为《华盛顿邮报》全国企业事务记者,她在采访阿拉巴马州参议院候选人Roy Moore支持者的过程中,发现了其性骚扰未成年少女的往史,她的调查报道因而改变了阿拉巴马州参议员选举的结果。
“用开放的胸怀发现新鲜的故事”,斯蒂芬妮说这是发现新闻线索的关键所在,正是因此她才能从Roy的邻居处得知其有喜欢未成年少女的传闻。本着对真相的探求,她对传闻中的女生进行了深入采访。性骚扰这一事件在个人领域的隐蔽性,使得要让受访女孩主动阐释曾经的经历并非易事,斯蒂芬坦言自己为了了解采访对方,同她住了好几个星期。更为了验证传闻的真实性,前后花了两周半的时间用于追踪采访。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斯蒂芬妮着重谈到了对信息来源真实性的验证过程。对受访者的平等、尊重与信任是实现采访目的的重要前提,但对于信源的真实性即便是建立在对受访者信任的基础上进行的采访,也必须对细节进行不断的验证,这才是对新闻真实负责的行为。在讲座的尾声,斯蒂芬妮认为她并不觉得调查一个权威人士有任何特殊之处,相反这才是任何新闻记者需要做的。
(斯蒂芬•麦克鲁门讲座现场)
文字 / 廖元植 陈灵涵 邱韵 蔡淑婷 傅桢晗
图片 / 部分为网络图片
编辑 /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