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平台网址大全

©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
作者: 日期:2016年10月14 11:50 点击:
通识类安全知识点


1.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2.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马上报告。


3.遇到停电停水等情况,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电源和水源是否关闭,避免重新来电来水时发生相关安全事故。    


4.有关涉密的文件、资料的制作、保管的电脑不允许上网。


5.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将人员疏散,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6.仪表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7.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工作前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


8.为了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临时离开实验室必须关门。


9.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多种多样:进行器材锻炼时一定要有人保护;向前摔倒时顺势作前滚翻,不要用手撑地;向后摔倒时,让身体自然倒地,不要用手撑地,顺势作后滚翻。


10.所有电气设备,按照电力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设备类型与使用环境相一致,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1.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细心谨慎,避免因粗心大意而损坏仪器。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教师,及时排除故障。使用后必须自觉填写登记本。


12.使用激光扫描仪预览和扫描资料时,必须盖上扫描仪盖子。


1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或把食具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


14.实验室地面出现溢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完水源后忘记关闭水龙头,尤其停水时忘关水龙头,因此离开实验室时要认真检查。


15.实验室不得乱拉电线,套接接线板。


16.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布置、卫生、水电安全、冰箱与烘箱使用管理、危险品使用与保管、化学与生物废弃物(气、液、固态物)的处置、排污管理、气体钢瓶安全、放射性安全等。


17.实验室安全与卫生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18.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9.实验过程中用到自制的非标设备时,禁止私拉乱接电线,要请专业电气工程师按照标准安全的连接,同时报请实验室管理员批准。  


20.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应冷静妥善地处理,尽量把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如较为严重,有危及人身安全可能时,应及时撤离现场,并通知邻近实验室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尽快报警。


21.煤气用后一定关好,如发现实验室内有煤气味应立即开窗、自然通风,并且此时禁止使用明火。


22.漏电保护器既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还可用来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漏电保护器安装点以后的线路应是对地绝缘的,线路应是对地绝缘良好。


23.抗菌剂不能够杀死微生物,只能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24.禁止在实验室吃、喝、化妆、存放人类食物和饮料


25.进行电器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再进行修理


26.节假日或假期在实验室做实验必须经导师批准,并报院系备案。


27.高校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28.高校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不慎、粗心大意、设施老化、缺少防护设施等。


29.凡进行有危险性的实验,应先检查防护措施,确证防护妥当后,才可进行实验。


30.发生各类案件时应立即报案,妥善保护案发现场,若有人受伤,在救人时应尽可能记住现场破坏前的情况(如手机拍照等)。


31.对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要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好的地面;工作人员要穿防静电的衣服和鞋靴,静电及时导人大地,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


32.大型仪器使用中,应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


33.初次进入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具体的潜在危险,认真阅读、理解安全手册和操作手册。


34.不准在实验室打闹,不准随意攀登吊车、墙梯或者其它设备,不准在吊车吊运物体运行线上行走或停留。


35.不能用铁柄毛刷清扫电源开关和用湿布擦电源开关。


36.不得在冰箱、烘箱等加热、产热设备附近放置纸板、化学试剂、气体钢瓶等物品。


37.避雷针、避雷网、消雷器是用于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38.搬动风扇、照明灯和移动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39.为避免线路负荷过大,而引起火灾,功率1000瓦以上的设备不得共用一个接线板。


40.对于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有绝缘性能的木棍棒挑开和隔绝电流,如果触电者的衣服干燥,又没有紧缠住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带电体;但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41.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配备足够的用电功率和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42.当手、脚或身体沾湿或站在潮湿的地板上时,切勿启动电源开关和触摸电气用具。


43.在实验室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时,其总用电量和分线用电量均应小于设计容量。


44.不使用绝缘损坏或接地不良的电气设备。


45.进行电气维修必须先关掉电源,在设置告知牌后,方可进行。


46.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47.当断线落地或大电流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时,若人站在附近则可能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48.一定强度的电场,磁场,电磁场都可能对人有损害。


49.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如果不慎在此范围内,应背朝电线断落点,采用单脚跳或双脚并跳,撤离现场。


50.计算机使用完毕后,应将显示器的电源关闭,以避免电源接通,产生瞬间的冲击电流。


51.为了预防电击(触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须接地,最好是埋设接地电阻很小专用地线。


52.在照明电路上可以不用安装漏电保护器。


53.化学类实验室原则上不得使用明火电炉。确须使用明火电炉进行实验的,须向实验室与设备处申报,经审核批准备案后,方可使用。


54.各院系要加强对剧毒、有害、特殊化学药品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取、发放、登记和主管领导审批制度。


55.实验结束后,应该打扫卫生、整理或运走废弃的试样或物品。


56.国家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等各类物品。磁介质载体包括计算机硬盘、软盘和录音带、录像带等。


57.禁止邮寄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禁止非法携运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


58.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准喧哗、打闹、抽烟。


59.实验结束后,要关闭设备,断开电源,并将有关实验用品整理好。


60.从事特种作业(如电工、焊工、辐射、病原微生物等)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上岗。


61.实验室内禁止抽烟、进食。


62.发现被盗或人为破坏,应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保卫处。


63.实验室发生非火灾类事故,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和学校保卫处,设立警戒区并撤离无关人员,以减轻潜在危害。


64.化学废液要回收并集中存放,不可倒入下水道。


65.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要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66.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拆卸实验仪器和设备。


67.实验进行前要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68.实验仪器使用时要有人在场,不得擅自离开。


69.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门、窗、水龙头是否关好,通风设备、饮水设施、计算机、空调等是否已切断电源。


70.不能将实验室易燃易爆物品带出实验室。


71.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实验室禁止使用明火。


72.实验室内不得停放自行车、电动车、汽车。


73.在使用高压灭菌锅、烤箱等高压加热设备时,必须有人值守。


74.实验室气体钢瓶必须用铁链、钢瓶柜等固定,以防止倾倒引发安全事故。


75.实验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及时送学校废弃物中转站,最后由学校联系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


76.空调电源必须单独拉线,不得使用接线板。


77.实验室应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挂到墙上或便于取阅的地方。


78.实验室门口应挂上写有安全责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的牌子。


79.废弃的放射源,必须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联系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收贮,不得私自处理。


80.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检查设备、水电线路、门窗等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维修。


81.普通实验室内,不得私自饲养实验动物。


82.不得堵塞实验室逃生通道。


83.实验室钥匙的配发由实验室负责人管理,不得私自配置钥匙或借给他人使用。


84.除非特殊需要并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否则空调、计算机、饮水机等不得无人开机过夜。


85.不得带着实验防护手套开门、翻阅书籍、使用电脑。


86.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必须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详细登记。


87.实验室冰箱内不得混放容易产生放热反应的化学品。


88.易燃、易爆气体和助燃气体(氧气等)的钢瓶不得混放在一起,并应远离热源和火源,保持通风。


89.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


9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91.与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92.实验室内彼此保持安静,不得进行娱乐活动。


93.烘箱、微波炉、电磁炉、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高热能电器设备的放置地点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同时,规范操作,避免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无水干烧。


9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逐级安全责任制,贯彻执行“谁使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


95.应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注意保护教学科研活动中实验技术参数、观测数据、实验分析结果及新的科学发现等资料。


96.要加强实验室排污处理装置(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做到达标排放。实验废弃物不得倒入自来水下水道或普通垃圾箱等处。


97.实验室必须妥善保管消防器材和防盗装置,并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不得移作它用,周围禁止堆放杂物。


98.各学院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进行安全与卫生管理的例行检查,记录检查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限时整改。每次检查结束后须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实验室处。


99.实验室如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所在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保卫处、实验室处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安全隐患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学校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100.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都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101.离开实验室时,实验服不得穿着外出,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更不能携带回家。


102.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搬弄仪器、设备,以及擅自开始实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按要求操作,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103.实验室的接线板远离可能有水的位置和高温环境。


104.红外灯、紫外灯不得安装在木柜或纸箱中使用。


105.电炉、烘箱等用电设备在使用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


106.使用电子门禁的大楼和实验室,应对各类人员设置相应的级别,对于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


107.涉辐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并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实验。


108.涉源单位产生放射性废源废物要及时送贮(一般3个月内),按规定处置,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混装到普通垃圾中。


109.所有操作或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放射性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放射性防护的指导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并佩戴个人专用的辐射剂量计。


110.同位素实验室和使用固定放射源实验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放射警示标志。定期检测放射污染情况,严防射线污染超标。


111.实验室应对仪器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校验和检修。


112.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113.用手搬运重物时,应先以半蹲姿势,抓牢重物,然后用腿肌出力站起,切勿弯腰,以防伤及背部和腰。


114.人工呼吸的方法是捏紧伤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伤者的口向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松开伤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时间约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115.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迭,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心窝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60次速度进行。


116.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同时拨打120。现场抢救成功的心肺复苏患者或重症患者,如昏迷、惊厥、休克、深度青紫等,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117.护送病人时,应取掉口中异物,采用平卧位,头部稍低,保持呼吸畅通。


118.急救时伤口包扎松劲适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甚至造成肢体坏死。


119.实施急救的顺序:若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先行复苏,然后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或脱臼复位(固定)、搬运。


120.火或热水等引起的小面积烧伤、烫伤,必须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然后用烧伤膏涂抹,切不可用牙膏、酱油、盐等覆盖。


121.突发性不可抗拒的雷电、水灾、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马上组织疏散、抢救现场工作人员或进行人员自助自救,以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好善后工作。


122.实验中遇到一般割伤,应立即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保持伤口干净,并用酒精棉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膏或消炎粉。


123.实验中遇到严重割伤,可在伤口上部250px处用沙布扎紧,减慢流血,并立即送医院。


124.实验中遇到一般烫伤和烧伤,不要弄破水泡,在伤口处用95%的酒精轻涂伤口,涂上烫伤膏或涂一层凡士林油,再用纱布包扎。


125.如溴滴落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1体积25%的氨水,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75%)酒精混合液涂敷;也可先用苯甘油除去溴,然后用水冲洗。


126.如遇刺激性及神经性中毒,先服牛奶或鸡蛋白使之缓和,再服用硫酸铜溶液(30g溶于一杯水中)催吐。也可以用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后,立即送往医院。


127.如遇呼吸道吸进有毒气体、蒸气、烟雾而引起呼吸系统中毒时,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使之温暖和安静,切勿随便进行人工呼吸。


128.因吸入少量氯气、溴蒸气而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不可进行人工呼吸。


129.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直接拉触电者,应用木棒或其它绝缘物将人与带电体分离。


130.雷电发生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处于暴露区时,应该立即双手抱膝下蹲,向前弯曲。


131.触电紧急救护时,首先应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


132.危险废弃物是指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性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133.在清洁、维修仪器时,应先断电并确保无人能开启仪器。


134.安全事故处理应本着先人后物的原则,果断地、坚决地快速处置。


135.做实验时要爱护实验设备,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136.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做到地面、桌面、设备三整洁,减少安全隐患。


137.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中毒、灼伤、病原微生物感染、辐照和机电伤人等。


138.因实验室特殊要求,细胞培养房内用的气体钢瓶可用小推车等形式进行固定。


139.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等利器应在使用后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进行置换处置。


140.使用过的实验服脱下后,不得与日常衣服放在一起,也不得放在洁净区域。


141.及时淘汰老化、性能不稳又具有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如冰箱10年以上,烘箱12年以上)。


142.早晨、中饭、晚上等几个人员稀少的时间段,要特别注意随手关门,确保实验室财产和个人物品的安全。


143.教师应学习研究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同时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教会学生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援、安全撤离。


144.在实验室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应迅速组织、指挥,切断事故源,尽量阻止事态蔓延、保护现场;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等人员,对现场已受伤人员作好自助自救、保护人身及财产。


145.接触化学危险品、剧毒以及致病微生物等的仪器设备和器皿,必须有明确醒目的标记。使用后及时清洁,特别是维修保养或移至到其他场地前,必须进行彻底的净化。


146.饮水加热器、灭菌锅等不可以无水干烧。


147.测试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148.使用U盘拷贝资料,应先对U盘杀毒,防止病毒感染 。


149.加强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建立病毒防护系统并不断加以更新,重要的数据资料应定期进行备份。


150.发生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和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报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或者承运单位、保藏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51.有毒实验废弃物应明确专人负责,使用专用容器和醒目标识,将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啶(EB)及其结合物进行分类收集,专人管理,定期回收,统一处理。


152.进行较剧烈的体育锻炼如球类比赛、快速跑、健美操等,运动后应多补充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  


153.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10秒。


154.爆炸物品在发生爆炸时的特点有:反应速度极快,通常在万分之一秒以内即可完成;释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    


155.火灾发生时,湿毛巾折叠8层为宜,其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


156.火灾蔓延的途径是: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57.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应用灭火器。    


158.扑灭电器火灾不宜使用泡沫灭火器。    


159.实验大楼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160.影响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物的温度、压力;混合物的含氧量容器的大小  。


161.下列选项中属于防爆的措施有: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泄漏、控制可燃物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消除火源、安装检测和报警装置。  


162.窒息灭火法是将氧气浓度降低至最低限度,以防止火势继续扩大。其主要工具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163.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隔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窒息灭火法。


164.实验室仪器设备用电或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并组织人员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165.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  


166.实验大楼因出现火情发生浓烟已穿入实验室内时,应沿地面匍匐前进,当逃到门口时,不要站立开门。


167.实验室发生火警、火灾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并报保卫处或119


168.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冻伤。


169.消防队在扑救火灾时,有权根据灭火的需要,拆除或者破损临近火灾现场的建筑。


170.液体着火时,应用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扑救或其它物品扑打。


17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172.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参加实验人员要熟悉其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并掌握有关的灭火知识。


173.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本室要求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或便于拿取的位置。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把消防器材移作它用。


174.爆炸是指物质瞬间突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能量(光能、热能、机械能)并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


175.实验室一旦发生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应利用消防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扑灭火灾。


176.当可燃烧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应将灭火剂的喷流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扑灭。


177.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应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容器中喷射但注意不能将喷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灭火剂的冲力将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


178.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然后疏散火势中压力容器或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不能疏散的部署水枪进行冷却保护。


179.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火灾时,必须配戴防护面具。


180.火灾发生后,穿过浓烟逃生时,必须尽量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81.火灾发生后,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去。


182.火灾发生后,当所有的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时,应立即退回室内,用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183.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与引火源或氧气隔离开来,可防止火势继续扩大。


184.冷却灭火法是将可燃物冷却到其燃点以下,停止燃烧反应。


185.水具有导电性,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遇水燃烧物质或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


186.灭火器按其移动形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


187.在熟睡时,听到火警信号后正确的做法是:1、用手试一试门是否热,如是冷的,可开门逃生;2、准备好湿毛巾;3、切勿随意跳楼,自制救生绳索后再设法安全着落;4、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188.在室外灭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


189.灭火的四种方法是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190.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的检查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191.火灾对实验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最为直接。应加强对火灾三要素(易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的控制。


192.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砂土灭火、灭火器。


193.实验大楼因出现火情发生浓烟时应迅速离开,当浓烟已穿入实验室内时,要沿地面匍匐前进,因地面层新鲜空气较多,不易中毒而窒息,有利于逃生。当逃到门口时,千万不要站立开门,以避免被大量浓烟熏倒。


194.实验室内出现火情逃到室外走廊时,要尽量做到随手关门,这样一来可阻挡火势随人运动而迅速蔓延,增加逃生的有效时间。


195.实验大楼出现火情时千万不要乘电梯,因为电梯可能因火停电或失控,同时又因“烟囱效应”,电梯井常常成为浓烟的流通道。


196.实验室内出现火情,若被困在室内时,应迅速打开水龙头,将所有可盛水的容器装满水,并把毛巾打湿。用湿毛巾捂嘴,可以遮住部分浓烟不被吸入。


197.实验室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


198.电气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199.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可以采取尽量隔离的方式来防止实验室火灾的发生。


200.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企业员工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前提是符合标准。


201.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多少25/10秒。


202.在使用设备时,如果发现设备工作异常,停机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员。


203.在实验室中,应放在第一位的是实验安全。


204.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205.在安全检查中,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整改落实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206.诱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劳动组织管理的缺陷、不良的工作环境、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07.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失火罪。


208.因实验需要拉接电源线,不得任意放置于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或影响通行 。


209.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运动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多少5/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


210.防爆措施有: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化学品泄漏,消除火源、安装检测和报警装置。


211.我国消防宣传活动日是每年119日。


212.为避免误食有毒的化学药品,使用化学药品后须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13.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不得在没有保密措施的传真机、计算机上传输或者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未经原确定密级的国家机关、单位批准,不得复制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使用手机、无线话筒传达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传输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214.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上墙或便于取阅的地方。


215.实验室的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216.师生进入实验室工作,一定要搞清楚电源总开关、水源总开关等位置,有异常情况,要关闭相应的总开关。


217.如果实验出现火情,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


218.如发现安全防护装置损坏,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219.清除工作场所散布的有害尘埃时,应使用吸尘器。


220.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


221.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则该行为人应负直接责任。


222.节假日期间,仍然需要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师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做实验时必须要有人在场,并且在实验完成离开时负责,锁好门窗,以防火灾和爆炸、溢水等事故。


223.含碱性洗涤剂的水可以清洗掉水果蔬菜表面的农药。


224.对于实验室的微波炉,微波炉开启后,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操作人员应远离;严禁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对密闭压力容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应注意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


225.对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重点是:清除污染和废弃物处置情况、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的使用和存放。


226.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227.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压力急剧升高。


228.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229.CO是无味。  


230.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


231.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切断电源。  


232.一般居民住宅、办公场所,若以防止触电为主要目的时,应选用漏电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保护开关。  


233.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65伏以上。


234.实验室、宿舍禁止使用电热水壶、热得快。一般电热水壶的功率为800W以上。  


235.静电电压最高可达上万伏,放电时易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236.金属梯子不适于带电作业的工作场所。


237.电线插座损坏时,既不美观也不方便工作,并造成:吸潮漏电、空气开关跳闸、触电伤害。    


238.国内民用照明电路电压为交流电压220伏。


239.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原因是电磁波辐射。


240.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的特点。


241.车间内的插座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不低于03米。


242.漏电保护器对双手碰到两相电线(此时人体作为负载,已触电)不起作用。


243.实验室存放化学易燃物品的冰箱(冰柜),一般使用年限为10.  


244.实验室使用的烘箱、箱式电阻炉(马弗炉)、油浴设备等加热设备,一般使用年限为12年。  


245.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不得在没有保密措施的传真机、计算机上传输或者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传输信息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未经原确定密级的国家机关、单位批准,不得复制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使用手机、无线话筒传达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            


246.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识别标志。


247.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


248.购买剧毒药品应:向学校保卫处申请并批准备案、经过公安局审批、通过正常渠道在指定的化学危险品商店购买。      


249.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250.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251.化学药品存放室要有防盗设施,保持通风,试剂存放应按不同类别分类存放。    


252.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


253.实验室内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254.实验室钥匙不得私自配置或给他人使用。钥匙的配发、管理由实验室主任负责。  


255.废弃的有害固体药品,应收集起来由专业公司处理。      


256.实验室、办公室等用电场所如需增加电器设备,须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并由学校指派电工安装。          


257.将放射性垃圾放入专用容器收集、包装、储存,由专业部门统一回收处理,严禁放射性垃圾放入非放射性垃圾,放射性垃圾和非放射性垃圾必须分开放置。          


258.易燃液体加热时可以用水浴加热,并有人看管。  


259.药品中毒的途径:呼吸器官吸入、由皮肤渗入、吞入。    


260.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等应该堆放在单独通风的实验室内。        


261.加热和蒸馏有易燃试剂的实验时,不能用明火。      


262.实验室内的浓酸、浓碱处理,一般可先中和后倾倒,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管道。    


263.实验室内的汞蒸气会造成人员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甘油,效果最好。      


264.在铣削中清理切屑时,应使用毛刷。    


265.止血方法中,止血带止血法不作为首选应用。


266.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先竭力采用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施救。  


267.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268.发现燃气泄漏,正确做法是迅速关阀门,打开门窗。  


269.有异物刺人头部或胸部时,应快速送往医院救治,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270.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程,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271.使用离心机时:必须盖紧盖子、液体不能超过离心管2/3、每次使用后要清洁离心机腔。


272.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四级,四级(BSL-4)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最高。


273.实验室常用于皮肤或普通实验器械的消毒液有75%乙醇。  


274.根据卫生部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


275.根据农业部规定,动物病原微生物按危害程度可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危害程度最高。  276.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性,指的是涉及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实验。


277.目前实验动物中,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是出血热病。    


278.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279.最早提出“在校学生每天平均要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国家领导人是毛泽东。


280.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时间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


281.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早上4-6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危险”时段。


282.为防止肌肉痉挛,夏季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时,要注意补充盐份;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


283.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284.运动中腹痛多数在中长跑时产生,主要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过于剧烈,或者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没有达到竞赛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痛。


285.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慢跑、踢腿、弯腰等。


实验室安全培训——通识类知识点.docx